新的一年,拼经济成为全民共识。
过去几年,世纪疫情、地缘冲突、经贸争端一直扰动经济的最大变量,带动区域经济的大洗牌。
如今,后疫情时代到来,哪些地方将会一跃而起?
01
谁在领跑?
过去一年,哪些省市经济在领跑?
在TOP5经济大省中,山东GDP实际增速位居首位,对浙江的领先优势有所扩大,而河南与山东浙江的差距也有所扩大。
同样是疫情,让上海、吉林两个省份,在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。海南逼近零增长,北京低于1%,向来以高增速著称的贵州、西藏也回落到1%左右。
不过,靠着强劲的经济韧性,上海经济在下半年得以强势反弹,不仅守住了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之位,还拉大了对北京的领先优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虽然在城市层面“守擂”成功,但在省域层面却被安徽超越,安徽得以首次挺进TOP10大省之列。
在十强省份中,四川、湖北、福建在5万亿梯队的竞争态势日益白热化。
不过,福建在2021年被湖北反超之后,2022年正在加速逼近,两省差距不到1000亿元,与四川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收窄。
届时,谁能更进一步,考验的不只是基本盘是否稳,更是锐意进取的能力。
02
10强省,迎来洗牌
安徽赶超上海,首次跻身十强省。
过去10年来,中国十强省迎来多次洗牌,除了粤苏鲁稳居前列外,辽宁、黑龙江、河北、上海等省份先后退出,福建、湖南、安徽等地脱颖而出。
抛开疫情带来的扰动不谈,安徽赶超上海,可谓政策眷顾与自身努力的双重结果。
这些年,一谈起安徽和合肥,最容易令人想起的无疑是“最敢赌的城市”、“最牛风投城市”之类的说法。
没错,过去10多年来看,合肥及安徽先后押注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产业,完成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晋级。
在自身努力之外,政策因素,同样不容忽视。
在安徽的发展历程中,2006年、2016年、2018-2019年堪称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中部崛起、八纵八横、集体加入长三角,彻底扭转了安徽深居内陆的不利地缘格局。
这其中,中部崛起、集体入长,让安徽得以左右逢源,享受两大国家战略带来的红利。
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,让安徽从普铁时代的边缘角色,一跃成为新的交通枢纽,高铁里程更是跃居全国前列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400公里,仅次于广东,位居全国第二。
当然,政策属于锦上添花,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旧是自身。
03
南北差距,再次收窄
过去一年,区域格局最大的变化当属:南北差距收窄。
根据各地数据梳理统计,2022年,南方16省GDP总量达到77.77万亿,北方15省合计为42.62万亿。
这是否意味着,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就此终结?
恐怕不是。从历史周期来看,北方一度与南方分庭抗礼,改革开放之初北方经济比重高达46.2%,到2020年降低了35.2%的历史最低位,如今只是微弱回升到35.4%,离反转仍有很长距离。
事实上,过去几年,北方经济最大的增长亮点在于能源大省,而传统能源的黄金时代恐怕稍瞬即逝。
受到世纪疫情、地缘冲突、全球大通胀影响,煤炭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暴涨,从而让长期被视为坐拥落后产能的能源省份,成了新时期的“宠儿”。
可以看到,过去一年,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新疆、宁夏等西北省份名义增速超过10%。
这一增长态势,恐怕只有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沿海外贸大省可以匹比。
然而,无论是疫情扰动,还是能源狂欢,都不会长久。在后疫情时代,能源大省如何再续辉煌,无疑值得关注。
04
西南,赶超东北?
过去几年,区域格局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:西南省份,正在集体赶超东北。
改革开放前后,东北三省曾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,不仅综合实力遥遥领先,而且还通过“三线建设”,为西部地区打下了工业的底盘。
时转势移。借助西部大开发、产业西移带来的政策红利,西南地区经济得以突飞猛进。
从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来看,作为西部龙头的四川省,GDP总量高达5.67万亿,而作为东北“老大哥”的辽宁,GDP总量为2.89万亿,仅为四川的一半左右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辽宁、云南的GDP总量分别为2.897万亿、2.985万亿,云南与辽宁仅有20多亿的差距。
而广西、贵州等省份,对黑龙江、吉林的领先优势也在不断扩大,与辽宁的差距也在同步收缩。
一旦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省份后来居上,“西南赶超东北”就不再只是传说。
05
经济,第一大事
拼经济,时不我待。
就在新春开工第一天,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,召开了一场总参会人数多达2.5万人的大会,主题只有一个:高质量发展。
据媒体报道,这是近年来广东省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。
诚如有关领导所言:
“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,展现开局的势头、新春的气象,在全省兴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。
不仅是广东,上海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地同样召开了新春第一会,核心都是拼经济。
虽然新冠并未彻底终结,但跨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,疫情不再是扰动经济的最大因素,全体国民不再为了各种“码”奔波不已。
疫情不再是生活中第一重要之事,“拼经济”成了从国家到地方、从政府到民间、从企业到个体,最大的共识。
夺回失去的三年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最新GDP!中国TOP10大省,再迎大洗牌